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

一心許天

修道人心中要有天,因為修道主權在天,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,在這個時候面對這些事,都是上天對我當下最適切的試煉。

修道人心中沒有了天,就會以自我為中心,我執我見二障雲起,身陷危難而不自知,最終永離正道。

話說的很重,是因為修道本來就是順死逆生的事,若你心中沒有了天,就會以為一切都是你的成就,就算是成天把天恩師德掛在嘴邊,心中也沒有半點的真切誠意,那是無濟於事的。

修道人中心要有天,一切順著上天的安排,有任何一丁點逆心的事,當下反思,為何會如此?!
之前有一篇文章有提到,因為"有",所以"不想失",因為"不想失"所以"執",因為"執"所以"求",因為"求"所以"苦"。

發現了嗎?苦的根源來自於"有",而這個"有"還是因為是"我有",但事實上呢?真的是你的嗎?或說,你真的有嗎?再深究下去,你不難發現,那是因為二障雲起,所以你才會以為是你所有,其實,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。

上面說到,當下的一切人事變幻,都是上天對當下的我所安排最適切的試煉,若能真以此心面對,則能發現一條值得自我深切反省的路,這是真明路啊!

若不能視透這點,那麼不平、怨懟等等負面情緒就會上來,此時,你還是位修道人嗎?你所身處的是理天?還是地獄?所以我才會說永離正道。

時刻觀察自己,若有任何一絲不平、不滿、委屈、怨懟的感覺在醞釀,快快反省自己,因為你心中已經沒有了天。

修道人要一心許天,發自內心真切的真誠的相信,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。

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

學道初階(一)


為何要講述這道題目,其實原因很單純,因為發現到大家的道心漸漸失去了,當然這一切的發現,都是從自我反省中發現的。

別管別人要不要修,先問問自己要不要修才是實在的事,因為學道修道實在是自己的事啊!與十方諸佛無關,與點傳師、前人更無關,只與自己有關,如此而已。

首先,做任何事,最重要的是要先瞭解自己做這件事的目的;如果不知道目的為何,或是搞錯了,那麼會成功,就如同千年海龜鑽浮木,那是不可能的事啊!

所以,學道修道的目的是什麼?不是成佛不為做祖,如果你要成佛成仙,那麼在學修的路上,一有成佛成仙的機會,你就成佛成仙去了,不是不對,也沒有好與不好的差別,畢竟這都是你自己的選擇;但是,是真的成佛成仙?還是只徒個虛名?這可是不得而知了。

我輩眾人,身為一貫弟子,濟公活佛、月慧菩薩的徒兒,我們要以什麼做為學道修道的目的?只有三個字『回理天』;我不為作佛成仙,只為回理天。學道修道的目的就是要回理天,換句話來說,在學道修道的路上,所做的一切努力與準備,都是為了回理天!

有了這樣的想法與念頭,那麼我們就會很清楚的明白,凡是在學修路上與回理天無關的事,我們都不要去做,為什麼?因為做了你也不會回理天啊!即然達不成你的目的,那麼去做與不做,或是做其它的事,就一點差異都沒有了。

這個目的很重要,把學道修道的目的,常掛在自己的心中,時時告訴自己提醒自己,這樣對學道修道、對回理天是有非常大的幫助。

學道初階並不是告訴大家,要用什麼方法來修道,才能回理天,而是重覆提醒,一些你早就知道的事,只不過你忘了、你忽略了它的重要性,或是你更本就不知道它是重要的;透過這些事、這些簡單的道理,讓你能時刻奉行,對你學道修道真的有具體的幫助,不是空泛的口號與玄之又玄的學說。

所以,學道初階,一開始要告訴大家的事,只有一個字『誠』!什麼是誠?我們都會說真誠真誠,所以我們知道,誠是真的不是假的!又會教小朋友,做人要誠實,因此誠是實的不是虛的!

誠是真實的不是虛假的,真實的言語真實的心念,不是虛假虛偽的;我們要先面對自己,以真誠實在的心去面對自己,找到自己的真實一面,或許你從來不曾見過這般醜陋的自己,私心、慾念橫行,但是,這才是你最真實的一面,如果你都不敢去看它,你如何能將它帶回理天?

回理天要怎麼回?有前賢說,只要有求道得了明師一指,在道場上行功了愿,最終憑著天恩師德,還是可以回理天去。這種說法,我只能說,對,但是說的避重就輕,說的不痛不癢,最重要的重點完全沒有提到,這樣的話,只能對心性單純的老一輩說,如果對其它人這樣說,他天真的以為真的是如此,那麼我們可能真的要擔很重的過了。

剛才所說的,重點完全沒有說,是什麼重點沒說到?心,重點在心不在行,凡世間所有一切善行善法,重點在心不在行,如果你徒有顯於外的一切行為,但是沒有真心誠意,有什麼用?只是在鍛鍊身體罷了,對你要回理天這件事,可是一點幫助都沒有!

我們上面有提到,回理天是我們學道修道的目的,與回理天無關的事,我們都不要去做;那麼你拿不出你的真心誠意,在佛堂中行功了愿,這種與回理天無關的事,你做了,就回理天這件事而言,就學道修道的目的而言,那麼是與在家睡大頭覺沒有分別,我能想出的差異可能是前者可以練身體、交朋友,後者可以睡的飽、精神好!

一切善行以心念為要,而我在上面要大家先用真誠的心,用真心誠意去面對自己,真實的自己,就是要你敢面對自己的心念,你如果沒法做到這一步,你的心念就永遠不夠真誠,你就是在用假面具行事,這就是在交朋友在練身體,很抱歉,再十輩子你還是回不了理天。

你願意這樣嗎?

所以第一步就是誠,要你拿出真心誠意先面對自己,承認自己醜陋的一面,私心、慾念橫行的一面,你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與要修正的地方,其實你也沒有那麼好、那麼棒,道學充實、增長只是一無用處的表象,與回理天無關的事,真的與回理天有關的事,修正自己脾氣、習性、私心、慾念,如果不做,你怎麼能回得了理天?

敢面對自己,以真心誠意的心面對自己,你才能用同樣的心去面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一切人事物,沒有時間、空間、對象的分別與差異,對他人與對自己是一樣的、沒有分別的,以真心誠意去面對天下一切的人事物與眾生,他人自然會感受到你的誠。

上面提到,沒有時間、空間、對象的分別與差異,已經講的很清楚了,不是只有在佛堂你才誠心,對前賢你才誠心,在家中就當回了霸王,在公司對客戶就當回了小人,對廠商就拿出極盡刁難的本領,如果你還是這樣,就不要再繼續往下看,回過頭,重頭再看起!

為什麼?因為你沒有拿出真誠的心去面對自己,當你還覺得自己是了不起的人物,你還有分別差異的對待,你還有我相,再往下面看下去,對你一點幫助都沒有,要去除我相,你得先找出『我』在哪裡啊,你沒有拿出真心誠意,你要怎麼找出『我』在哪?找不到『我』在哪,你要怎麼去除『我』,你沒有辦法去除『我』,那麼你連最基本的修道都沾不上邊,早早洗洗睡了。

這顆真誠的心,左右了你修道的方向,決定了你修道是否成功,你能不能回理天,就看這個條件了,真的修道人,可是非常擔心這個誠心會有一時片刻離你而去,誠心在你生,誠心去你死,一會兒在一會兒又不在了,所以你就在生生死死間流浪,這才是真的流浪生死。

有首歌『找徒男』,最後兩句,我們濟公老師說的,『看見徒兒流浪老師心碎感傷,要我如何放得下?』,這裡講的流浪就是在講這個啊,生死輪迴不是三寸氣斷了,再來投胎才是生死輪迴!你是先在世間不斷的生死輪迴,三寸氣斷了你才落入了生死輪迴,你在世盡幹些死了的事,三寸氣斷你當然就得四生六道去了,這個很自然。

所以古聖先哲在學道修道也是一樣,深怕誠心會有一時片刻失去,就找些話不斷地提醒告誡自己,什麼如臨深淵如覆薄冰之類的話,當你在這種危難關頭,你還敢有任何一絲的放縱嗎?

我們老師也在教我們,用一句話來提點自己,時時莫忘,這句話就是『誠心抱守』,我們要把誠心牢牢的抱住守住,二六時中,一點都不能放掉,這樣,自然你對自己對別人對天下間一切的人事物,都能誠心以對,而你能拿出誠心去辦事,任何事都是成就你回理天最佳的契機,這就是在學道修道!

這就是學道初階,如果我們學道修道的目的是為了回理天,而這學道修道就可以比做是一條回天的天梯,要怎麼真正的踏上回理天的這條天梯?這天梯的第一階要怎麼踏上去,這就是學道初階要說的事,也就是『誠心抱守』,你能做到,你有在學道修道,你沒有做到,你在修福報你在交朋友練身體結善緣,你不能回理天。

怎麼說你不能回理天呢?因為,理天離你十萬八千里,太遠了,你永遠也到不了;我們老前人白水老人在世時說的,你活著時沒有住在理天,你死後怎麼能回理天?你沒有誠心真意去做事,你自然就落入了四相,事情還沒做出來,就先起了對待有了分別,即然你去了對待有了分別,事情怎麼能圓滿?做的越多抱怨越多,我執我見越重,這怎麼是一個修道人該有的心念心態,這怎麼是理天該有的情境?不要說理天了,連最基本的天理你都不知道了還理天哩~~~

什麼是最基本的天理?餓了吃飯、渴了喝水,誰餓誰吃飯,誰渴誰喝水,這就是最基本的天理;今天學道修道的目的是什麼?回理天!誰要回理天?自己要回理天;即然是自己要回理天,誰該走這條路?怎麼會與別人有關呢?怎麼會管到別人的頭上呢?

回理天不是在選舉啊,不是一群人當中,選最好的一個回天理,次好的到天佛院,最差的再重新輪迴,不是!你修的好你回理天,你修的不好你不能回理天,你能將理天帶入人間,活著時住理天,你死後回理天,你不能,你死後就不回理天,就是那麼簡單!

因此,如果你能真的做到誠心抱守,你自然能以真誠的心面對世間一切人事物,你自然能讓他人感受到你的善心善念與善意,而他人的一切反應與言說或行為,你自然能用善意去解讀,自然任何事都不會落入對待與分別,事事自能圓融,這不是理天是什麼地方?而你能這樣做,你不回理天誰回理天?

這很簡單,但是卻很重要,我們都忘了,以致大家都在旁枝末節上打轉,人渡了多少、道場開了多大片,你沒有誠心抱守有用嗎?如同我們老師在天然師尊101則中所說的,落入了道名道利的陷阱而不自知!

不用管別人,只管自己有沒有誠心抱守,有,你回理天,沒有,你沒有在修道你不能回理天,不管你在道場上多少年,不管你擔任什麼天職,就是這麼簡單!

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

有求皆苦,無欲則剛

為何會感到不快樂?不自在?因為有所求,而又求不得。

佛說,這就是身為人的痛苦,人生八苦,不是冰冷冷的學術理論,它是切切實實地左右著我們情緒的一種思想慣性。

而修行,正是改變這種慣性最好的一種行為。因為,修行,是要讓人得到快樂,自在,幸福的。是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,深刻且真實地穫得,而不是苦盡一生後,在斷了氣後的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得到。

正因如此,我們才能借由斷地實踐與穫得相互參照,印證自己的所謂修行理念是否有所偏差,自己走向回家的路。

而當你正走在這路上時,你會發現,自己的每一個念頭生起,都是影響後續情緒的最大變因。

這一念,是為人?為己?為公?為私?為團體?還是為天下芸芸眾生?關於你往後的情緒與日後的際遇。

只有你自己最明的也最清楚。

有所求,所以苦。有所執,所以求。有所得,所以有執。因為你有,怕失去,所以希望做一些事,把它留下來。若以此為念,則苦果已然成形,正待機緣成熟......

要能做到無求,談何容易,但我們就因為不容易而放棄了嗎?

試著先從隨緣,寡欲著手,遇著順境,感謝天恩師德,遇著逆境,反求諸己。對人,對事,一切人,所有事,都能真誠以對。

這就是在修行。

持恆而為之,自能活在理天聖境。

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

老實修行

人貴自知 , 若不能自知 , 則會做出一些荒唐行徑而不自知 !

今天 , 我們為了什麼而來學道修道 , 學道修道為何能帶給我們幸福 , 我們要清楚/明白 ; 也唯有清楚明白的瞭解了 , 才能知道我有什麼事可以做 , 什麼話可說 , 也才不致不知自己斤兩的做出些荒唐行徑而不自知 !

這也是老實修行的真義 , 知道自己要去何處 , 要如何去 , 現在身何處 , 還有多少的路尚未走完 ; 也唯有認知到了這個層次 , 我們才能安心的老實修行 , 不會好高騖遠;

為何不能安於本務 , 老實修行 ? 那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還有機會 , 還有很大的機會 , 可以成聖成賢 ; 因為六祖壇經說 ...... , 因為論語子曰 ...... , 因為我們老師也曾說 ...... , 所以大德白水老人說 ...... , 因此我覺得"舜何人也 ? 禹何人也 ? 有為者亦若是 !" , 這三千六百聖四萬八千賢 , 總會有我一份吧 ?!

卻不知道 "知" 與 "證" 是不一樣的 , 根本不是同一個檔次 , 何只相去甚遠 , 那根本就是一個天一個地;

在現今資訊發達的世界 , 要"知道" , 那是何其簡單容易的事 , Google 一下就可以了 ; 但是要"做到" , 那 , 嘿嘿 , 就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了 !

知道只是知"止" , 後頭還有"定靜安慮" , 最後才有"得"啊 ! 古聖先哲有何人不是如此一步一腳印的走向回家的路 ? 有誰是朝聞道而夕死證道的 ? 讀經究典最怕的就是 , 將故事中的主角換成了自己 , 以為自己就如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"神勇" "無敵" , 別忘了 , 將書闔上後 , 我依舊是我他依然是他 !

六祖可以"只求做佛不求餘物" , 那是六祖啊 , 不是你我 ! 因為我們還在風動帆動 , 因為我們做不到外離象內不亂 , 因為我們做不到本來無一物 , 所以我們還是得時時勤拂拭 , 所以我們還是得知道 , 原來我們的心一直都在亂動 .

學道修道真的別好高鶩遠 , 真的還是得回歸真實 , 不吃飯會餓 , 吃太多會難過 , 因為 , 我們都是人 , 我們都不是神 ! 務實的去做 , 知道自己有幾兩重 , 目標 ? 方向 ? 身處所在 ? 這些搞清楚先 ;

這也就是說 , 知道自己還有哪些習氣未除毛病未改 , 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否能無欲無求 , 自己是否能時刻誠心抱守 , 立的愿做了多少 ? 這些才是實際點的事 !

所以我說 , 與其立志"唯求做佛,不求餘物" , 不如"時刻反省,老實修行" ; 說真的 , 別鬧了 , 我不是成佛做祖的料 !

真味

小當家(卡通,中華一番中的主角)的名言 : "料理 , 是要帶給人幸福的" , 身為廚師 , 如果不能借由料理將食材的好處帶給人們 , 只想借由料理手法取得人們的稱譽/名聲/地位/財富/權勢 , 那麼就不能也不夠格稱之為廚師 .

所以在片中 , 有了黑暗料理界 , 這樣一個神秘的組織 , 借由各式極為嚴格的訓練與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 , 希望做出可以令人喜好 , 但又可以控制人們的料理 .由這樣的組織與小當家做對比 , 這實在是太棒的比喻與對比了 .

"修行 , 是要帶給人幸福的" , 身為講師(廣義的定義 , 包括任何代天宣化的人) , 如果不能借由自身道學充實及口才與言說技巧將道的尊貴/天恩師德/學道修道的益處帶給人們 , 只想借由自身口才/群眾魅力/道齡地位等取得人們的稱譽/名稱/地位/財富/權勢 , 那就不能也不夠格稱之為講師了 !

不以正法中道令眾生得益 , 反而使用各式權法/方便法 , 讓眾生接受他們的思唯見知 , 這是不對的 !

佛陀教導僧伽一開始以四聖諦/八正道/十二因緣等權法/方便法 , 最後還是要在法華會上開權顯實 ; 然 , 信者恆信 , 不信者恆不信 , 所以才會有法華五千的一場演出 .

眾生是為了什麼而來 ? 是為了"消除罪愆業障"而來 ? 是為了"祈願病體康復"而來 ? 是為了"事業順逐"而來 ? 是為了"廣積福報"而來 ? 還是真的是知道"學道修道的好處"而來 ?

若不能將真理/正法/中道帶給眾生 , 我們一昧地希望先將人們帶進來 , 再慢慢的導正他們 , 我們要如何保證 , 當將平淡無味的中道告訴他們後 , 他們不會如同法華五千一樣"頂禮而退"呢 ?

這就如同在吃慣了山珍海味後 , 要如何將日常飲食改回平淡無味的食材真味呢 ? 這樣只會出現兩種狀況 , 要嘛就不吃/不接受 , 要嘛就吃的痛苦萬分 ! 所以有很多人在知道原來修道是那麼的清苦/那麼的無味 , 就選擇離開道場 , 勉強留下來的就覺得這也不好那也不對 .

反之 , 若我們一開始就把握住修行的重點 , 將學道修道為何能帶給人們幸福 , 如何能帶給人們幸福告訴眾生 , 那麼其結果必然會完全不同 .

這也是本文的重點所在 , 我們要用真理領導眾生 , 那怕在開示道義之初 , 要讓他知道 , 他今天求的是什麼道 , 為什麼要求這道 , 求道後還要學道修道 , 才為何能帶給他幸福 , 道如何能帶給他幸福 , 如是而為之 , 方能無悿於天恩師德 , 無愧於這講師虛名.

重點在於 , 你自己得先知道 , 學道修道為何能帶給你幸福 , 學道修道如何為你帶來幸福 , 若不知道 , 請立即去搞懂它 ~~~~

2011年6月17日 星期五

遲到的問候

也許 , 遲到的問候並不是問候 , 而是一種彌補 , 心靈上的一種缺憾彌補 .

對彼此都是 !

不想再有更多的延續 , 到此就好了 ~~~~

但卻又忍不住好奇 / 想知道 , 為什麼會在此時 , 送上了這遲來的問候 .

有句話說 "這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"

也許是 "這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 , 最適合現在的我的一場試煉"

若以此心態面對這遲來的問候 , 那麼 , 一切就都說得通了 ~~~~~

這 , 就是一句遲來的問候 , 本來 , 天下就沒什麼事 ~~~~~~

索隆的名言 : "只有心念不純正的人才會生病"

"只有心念不純正的人才會困擾"

這就是我說的 "上天的試煉"

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

花開見佛

世上沒有完美的花朵。 去到白河拍蓮,這已變成了每年固定的行程之一,今年,為了趕在颱風來之前,專程請假去拍蓮。一行人到了白河,發現因為時間不對,所以並沒有找到盛開的蓮花。

只有我,不減對蓮的熱情,一路狂拍,直至中暑方休。

是誰說,蓮只能拍盛開的樣子?

為了有取得美好的影像,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的造假,用人工的方式加上水滴,只為了呈現「濯清蓮而不妖」的刻板印象。

卻忘了攝影本身,除了是藝術的表達、呈現之外,更重要的是真實呈現事物的原貌。

不知道是誰說的一句名言「走遍了天涯海角,只為尋找令人感動的鏡頭,卻沒發現,最好的畫面往往就在自己左右」。

其實只要用心,何處不是拍攝的好地點、好題材、好素材?

就算有所缺陷,不也是事物真實的原貌?

且看我們用何心態去面對它。

如同這張照片一般,葉枯黃了、花殘缺了,但是花與葉仍努力的生長著,進行它們最大的使命,努力的行光合作用,將蓮蓬育成、將蓮子養大,這是它們的天命,也是它們存在的目的與價值所在。

就算是盛開的蓮花與無暇的荷葉,不也是擁有相同的使命與職責?

當我們能洞悉事物的本來樣貌後,我們就不難發現,原來,世上最美好的事物,並不是指完美、無暇;而端視我們是否有顆知足、包容、惜福與感恩的心。

以此心觀之,這花,開的真是好極了!
Posted by Picasa